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记年画大师李向荣

记年画大师李向荣

关键词:年画半成品和木版 修补木版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tongy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52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记年画大师李向荣


        文化的地域性。文化由于主要通过交流来扩大影响,交流传播中就有变化,这取决于传播手段的问题。从历史看,传播手段在不断地改进,人们经过了口传、文字传播和电讯传播到现在信息化传播这四个大的阶段。由于历史上在口头传播和文字传播的阶段,传播的范围是相对有限的。

    口头传播,你看原始部落没有太大的部落,原始部落一般能聚拢几百人就很大很大了。为什么?传播的问题!你看招集人站个山头扯嗓子喊,能喊远吗?声音传播是有限的,能传几千米就是极限了,所以你的群体聚集不会太大。群体一旦长期生活在一起,这就产生一定的共同传播。可是如果地域隔绝了,口头传播就不行了,隔绝得越远,语音的差距也越大。生活内容就更多了。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所以文化就形成了地域性,这样文化就造成了社会生态的丰富性。摘自《邴正讲演录》

    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,只有一铺炕一扇窗,风从窗缝透进来,冷飕飕的。年刚六旬的李向荣从屋外搬来一个平平整整、四四方方的物件,用报纸裹着,麻绳缠着。不知是东西太沉重,还是太贵重,李向荣抱着那物件的手绷得很紧,动作很轻,显得小心翼翼。除去麻绳和报纸,里面露出一块黑乎乎的木板,大约60多厘米见方,细看会发现,上面雕刻着一对门神,纹理细腻,栩栩如生。

    李向荣说,这就是早年间制作年画的木版,在李家珍藏了百余年,是名副其实的传家宝。这种年画因以木版印制而成,故称木版年画;因闯关东的中原人把手艺带到东北并落地生根,又称闯关东年画。

    当着记者的面,李向荣打开了那块木版的包裹,也就此打开了李氏年画尘封已久的一段过往……

    爷爷的故事:年画闯关东

   100多年前的山东历城千佛山一派凄凉惨景:河水泛滥,瘟疫横行,百姓流离失所。“饭都吃不上流儿,谁还有心思买年画呢?”在当地经营年画作坊的李连春实在干不下去了,他决定关了作坊,跟着北上的人潮冒险远行,去东北。

    李连春先后在郑家屯、瞻榆、开通等地驻足谋生,做过雇工,开过买卖,当过剃头匠,日子过得很艰难。

    转眼已过多年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李连春在瞻榆县(现通榆县瞻榆镇)救了当时的知县庄绍裕。庄知县知恩图报,安排李连春在瞻榆落了脚。见生活有了着落,李连春开始重操旧业,办起了年画作坊。他用当地出产的榆木、柳木以及硬杂木制作了千余块画版,内容多以《灶王》、《祖谱》、《连年有余》、《门神》为主。为了区别山东带来的年画和别家作坊的作品,又因最早时开通、瞻榆两县均归洮南府管辖,李连春就在自制年画的一角做了印章,名为“洮南李”。从此,每到年关近时,那些走街串户的零售商和那些有着大小字号的坐商便赶着马车、牛车,几十里、上百里地赶来,成车成捆批发年画回去再销售。那些年,“洮南李”年画成了方圆数百里的知名品牌,生意相当红火。

    父亲的故事:过年贴“洮南李”

    事实上,闯关东年画揭开神秘的面纱,应当归功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和中国民协副主席、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。2007年,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,冯骥才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有没有闯关东去的中原人木版作坊开设在了东北,过年时张贴上属于自己的年画呢?”次年春天,曹保明先生带领的寻访年画小分队深入小城通榆,果然发现了木版年画作坊和一位名叫李兴亚的年画传人。后来得知,时年87岁的李兴亚正是李连春的儿子、李向荣的父亲。

    “父亲年轻时跟着爷爷刻版印画,家里的年画生意做得特别好,按当时的老理,谁家要是过年不贴几幅年画,过年就没滋没味,不喜庆。”

    李向荣听老辈人说,老李家的年画品质好,十里八乡老百姓哪家都要买几幅,出不起钱的,就拿东西换。有的人家生活实在清苦,李兴亚看不过去,就免费送一些门神、灶王。

2008年,曹保明先生寻访李兴亚之后,曾撰文记录了如下内容:我们走向遥远的文牛格尺河,到达了包拉温都、瞻榆、半拉可申、摩子荒一带,我们在一些农人家的炕头上、墙上、柜子上都看见了年画。有古老的,也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,也有今天的新年画。这见证了通榆是中国木版年画之乡,同时也印证了通榆在67年前曾经达到一个春节销售年画37万张的中国“户居”年画之最。

自己的故事:木版也是艺术

    李向荣今年刚好60岁,模样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老些。他在名片上这样介绍自己: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、通榆县民间文艺家协会木版年画和无笔画研发室主任……一般人不知道,李向荣兜里揣着上述各种“头衔”的名片,却天天干着送啤酒、打零工的活计,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是老伴每年一万多元的退休金,他本人也交了社保,但退休金要过段时间才开放发。

    位于通榆县林业局对面的一处低矮的小平房,是李向荣和老伴每月花200元钱租来住的,40多平方米,除了火炕饭桌,空余的地方摆几张画版都成问题。在这个出租房里没有诞生任何新作品,那些封存的年画木版也很少被打开。

    “最近一次印年画是3年多以前,时代发展了,谁还愿意买我家印出来的年画?”李向荣说。在他的意识里,木版年画处境尴尬,没人欣赏,更没有市场。正当这些消极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时,突然冒出一个机会似乎可以扭转败局,李向荣却犹豫了。


    那是李向荣带着木版年画参加在长春举办的第5届农博会。一位参观者在他的一幅《八仙图》前驻足良久,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:“只要不超过30万,你随便开个价。”怔了半晌,李向荣最终没敢出价,只留了对方一张名片。“他看中的是那张木版,可我卖画不卖版啊!”那天,李向荣左思右想之后有些后悔,木版也是艺术,也是作品,咋就不能卖呢?再想挽回机会,却发现自己弄丢了那张名片。

    期待闯关东年画的好消息

    木版年画制作的程序很复杂。木版是由木桩加工而来,那些备用的木桩要在水里浸泡一年时间,然后晾干,再烘干,破开,再烘干,拼接成木版,刻上画,最后印制到纸上。

在上海世博会“吉林活动周”期间,通榆县闯关东年画作为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了展出,这也是这项优秀文化作品在国际博览会上的首次亮相,受到各级领导和国内外参观者的广泛关注。

    冯骥才先生说:“闯关东年画肯定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文化富矿……尽管这只大鸟已经远去,消隐在逝去的时光里。我想,我们一定会掇拾它所有遗落的羽毛,在时光隧道中描绘出它往日的影像。”

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