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科尔沁草原深处的民族教育奇葩

科尔沁草原深处的民族教育奇葩

关键词:民族,教育,民族教育,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通榆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tongy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06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通榆县蒙古族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纪实

陈宝林    于胜男

 

云帆直挂济沧海,一鹤青云万里风。

     九月鹤乡,天高云淡;金秋通榆,露染风华。在这仙鹤迷恋的热土

, 盛开着一朵民族教育奇葩,这就是位于吉林西部科尔沁草原深处白

城市唯一一所民族学校——通榆县蒙古族学校。  

     翻阅她的历史,犹如满园花香,说不出哪一朵最美;但是,在32

的历史长河中,她的沧桑巨变,她的优美画卷,却让人深深地感受到那

律动的音符在激情的歌唱!

     通榆蒙中成立于1982910日,当时学校只有砖瓦结构的两栋

房,一栋是教室,一栋是办公室,面积各为377平方米,有教职工14

人,招收了3个班150人,办学条件十分艰苦。可谁能料到, 经过十多年

的艰苦创业,十多年的探索和不懈的奋斗,蒙中人用无悔的付出,特有

的执着,励精图治,把昔日的名不见经传的一所中学变成了省内有名的

学校。通榆蒙校是省内唯一一所集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教育为一

体的民族学校。学校分为主校区和乌兰塔拉分校,现有教职工230人,

其中33%是少数民族教师,他们分布在各年级各学科及行政、工勤岗

位,在校学生1200人,少数民族学生占35%

     几年来,通榆县蒙古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,开展民族

团结进步创建活动,促进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。2005年被吉林省政府

评为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”,1994年和2009年两次被国务院授予

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光荣称号。

     为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传承。通榆县蒙古族学校从实际出发,积极引导广大师生,树立弘扬民族精神办学理念,加强发展民族教育。他们以环境办学为基础,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意识。为挖掘民族传统,发扬民族传统文化,结合学校的实际,从蒙古族人民的正直善良、英勇顽强、热情好客、顾全大局优良传统入手,树立“创办优质学校,培养草原英才”、“让草原上的雄鹰飞得更高”等办学目标,以“从热爱母亲开始”为校训,采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与教育新课程改革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、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三结合方式,打造民族教育特色办学方向。学校在常规教育教学基础上,开设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马头琴、舞蹈、摔跤等第二课堂和兴趣活动小组。校园里手抄报、剪纸、绘画都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,充分展现当代青少年的风采。学校十分重视挖掘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,并在工作计划、校长论坛、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上,予以倡导、引领和落实,通过举办“蒙古长调”、“马头琴比赛”、“校园那达慕”、“民族文化艺术周”活动,使广大师生展现才艺,提高综合素质,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责任感。学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,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改、课改新思路,在抓好备课、讲课、批改作业、辅导学生、考试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同时,深入开展“校本教研”工作,实施“三语”教学(蒙语、汉语和英语),培养学生大胆参与、敢于质疑、敢于标新立异、勇于发表独立见解、勇于向权威问难、善于独立思考、善于构建知识系统的创新思维能力。学校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,使各民族师生平等团结、互相尊重、共同进步。该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,小学毕业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列,初中升入重点高中和本校高中人数达90%以上,高中连续20多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高考升学率之首。戴阿如娜同学2012年高考中以全省全蒙授课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。在此基础上,学校确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校训、学风,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,既让学生学会求知,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。把民族文化列入日常教育教学中,并定为常规教学管理评比的考核内容。实行“五个一”制度即:每个班级每个月召开一个民族文化主题班会、所有教师都要根据学科特点每月上一节民族文化课、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民族文化的校级活动、每学期学校召开一个推进民族文化教育的教师研讨会、校长每学期做一个民族文化教育专题讲座。在一年一度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“宣传月”活动中,制定活动创建方案,开展了解一个少数民族、掌握一种少数民族习惯、表演一首少数民族歌曲、学习一种少数民族乐器等活动,传承发展民族文化。

     学校针对本地民族教育萎缩的现象,在县政府支持下,着力开发民族传统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。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,结合蒙古族生产生活传统和民族学校优势,编写富有趣味性、可读性,贴近学生生活、传承优秀文化的乡土教材。课程以蒙古族历史、文学、体育与健康、民间美术等为主要内容,按照客观、公正、科学的原则,弘扬民族文化的宗旨,突出民族性、地方性、时代性,努力培养广大师生热爱乡土、民族和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。为加强校本教材的教育教学研究,坚持做到“两个结合”即乡土教师自培与他培相结合。树立教师的专业化观念,对专任教师所传授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,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制度。使教师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,具有自身的理念、目标和价值,它与学科课程不同,也和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,对教师自身的水平要求也不同。要求乡土教师“过好三关”即过好思想关、责任关和方法关,使之掌握校本课程的特点,自觉学习民族理论政策等知识,并经常与当地有经验的长辈交流,传承和发展民族教育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多样性,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不是制造“保留地”,追求“原汁原味”。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健康、积极、向上、科学的民族观念,鼓励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。学校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挖掘隐性课程资源。利用学校广播宣传讲解民族文化知识,开办多种多样文化活动,聘请当地民族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等,深入学校讲座、报告和交流,使其成为民族课堂外教育的骨干力量。组织师生参与当地主要活动,培育新的“文化积淀场”,使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,接受传统民族文化,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。        学校还充分利用民族学校的空间、师资、设备等条件,以学校大型

活动、常规活动和交流活动为契机,开展一系列的民族活动,促进民族

教育发展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每年都要举办一些重大的少数民族

文体活动,如:“六一”、“五四”文艺汇演,学校运动会,新年晚会等,

学校不仅将民族文化吸纳到活动中来,而且还规定表演节目或项目中,

必须有“马头琴演奏”、“蒙古长调”、“蒙古搏克”、“蒙古象棋”等,要求

参加者不仅有少数民族师生,也要有汉族师生,推动大家学习民族文化

的积极性,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。坚持每三年举办一届民

族中小学生“三语”基本功竞赛、民族学校文艺汇演等。在全省蒙古族学

校文艺汇演中,该校中小学表演的《草原情》、《蒙古骑士》、《牧

人》等民族舞蹈,先后获得一等奖。学校十分重视常规活动在促进民

族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,借助学校的广播、校刊、墙报等媒介,大力宣

传民族文化知识,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,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营造

良好的校园环境。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原则,开展

校际联谊、教师挂职培训学习、学生结对子等活动,先后与内蒙古、北

京、长春等地学校进行友谊交流。交流活动中,双方围绕着教学质量提

升、学校管理模式和民族文化发展等主题,展开切实的研讨,实现学校

间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、共同发展的目的。2006年以来,建立本县蒙古

族“三乡十四村”合作关系,成立协作学校,开展送课下乡、送书下乡、

送文化下乡,与北京回民中学、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、东北师大附

中结成共建校,进行教师培训、教改实验和师生互访等,大力发展民

族教育教学。

作者:陈宝林    单位: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    地址:白城市棉纺路23   电话:15844681588   邮编:137000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